金縷玉衣在河南博物館.金縷玉衣是漢朝時期的產物,是漢朝君王或者是貴族去世以后,死者穿的殮服,它的整體外形是人形的,一般穿這種殮服的都是一些身份特別高貴的人,整件衣服是用金絲縫制而成的,而它的面料就是玉片,造價非常的昂貴,因為太過于奢侈,曹丕上位以后,下令禁止使用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一開始因為造價高,能夠彰顯尊貴,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古人認為金玉可以保證人在死了以后,尸體不會腐壞,而金玉還可以讓人精氣不散,能讓人死了以后到達另一個世界,尤其是漢朝的時候,玉的地位很高,相當于是身份的象征,而金縷玉衣也是最高規格的殮服。本身古人用金縷玉衣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尸身不腐,讓自己死了以后也能享受極樂世界,可是金縷玉衣不僅沒有實現這些愿望反而還給人帶來災禍,引來盜墓賊的光顧。
曹丕上位以后,金縷玉衣被禁止使用,多年以后,考古學家在對古墓進行研究的時候,發現了金縷玉衣的存在,而且保存的相當完整,可能是因為古代對玉的使用限制,再加上金縷玉衣是尸體身上的東西,所以盜墓賊才沒有偷走他,現在我國好幾個博物館都收藏有金縷玉衣,比如說徐州博物館,當年徐州出土一個金縷玉衣,徐州博物館用了很長的時間,把金縷玉衣給修復好,并且展覽在博物館。還有河南博物館也有金縷玉衣。
漢朝人覺得玉是「山岳精銳」,將金鑲放置人的九竅,人的元精不容易泄露,就能使尸骨不腐,可求來生再造,因此用以殯葬的玉石在漢玉中占據關鍵的影響力,更把玉做為一種高雅的禮器和真實身份的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