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蛉不咬人,所以咬你的那個蟲子不是草嶺。草蛉幼蟲丑陋,捕食兇猛,主要以蚜蟲等較軟的蟲子為食幼蟲期捕食量大,是消滅的主要時期,人們把幼蟲期的草蛉又叫做蚜獅。草蛉的成蟲食性有所變化,象中華草蛉、亞非草蛉等為植食它們象蜜蜂和蝴蝶一樣,吸食植物的花粉和蜜露。這時它們失去了消蟲的能力,而另一些種類的草蛉則堅持肉食習(xí)性,仍以害蟲為食,象大草蛉、麗草蛉等,平均一天仍能吃一百多頭蚜蟲。

草蛉是多食性昆蟲,除捕食多種軟體的昆蟲和螨類外,也取食昆蟲排出的蜜露、植物蜜腺的分泌物和花粉等。所捕食的昆蟲包括蚜蟲、copy介殼蟲、粉虱、、葉蟬,薊馬,蝶和蛾類的卵。草蛉的食量很大,大草蛉幼蟲一生可捕食蚜蟲677.6頭,成蟲一生平均可捕食蚜488.2頭。普通草蛉一個幼蟲可吃3,780頭介殼蟲。在法國,普通草蛉幼蟲捕食多種葡萄害蟲,一個蚜獅至成長可以吃葡萄綴穗蛾幼蟲60頭。
草蛉在我國有15屬約近百種,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是松棉蚜、桃蚜、梨蚜等各類蚜zhi蟲及松干蚧的重要天敵昆蟲,對森林苗圃果園農(nóng)田中的蚜蟲蚧殼蟲種群數(shù)量的消長起著有效的抑制作用。草蛉是態(tài)昆蟲,有卵、幼蟲、蛹和成蟲四種不同的形態(tài),在卵期和蛹期的草能取食,捕食主要是在幼蟲和成蟲時dao期,其中尤以幼蟲期捕食量大,是消滅害蟲的主要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