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白雪》最早指的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地民歌,楚襄王和宋玉出游,楚襄王對宋玉說道:“最近寡人耳畔常有一些關(guān)于先生您的閑言碎語,當然寡人倒是不介意,只是先生還是要多加注意自己的言行啊!”聽到楚襄王的這番話,宋玉笑了笑,并沒有直接回答王上的話,而是轉(zhuǎn)而說道:“大王,我聽說郢都最近來了一個很會唱歌的人,在街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呢!”

“哦?有這等事?快,快說來聽聽。”“大王,是這樣的,當這位歌者吟唱了《下里》和《巴人》這兩首通俗易懂的曲調(diào)時,現(xiàn)場的百姓都和他一起吟唱起來。而當這位歌者唱到《陽阿》、《薤(xiè)露》這兩首曲子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先能跟他一起哼唱的人就少了許多。
這到最后,當他唱到《陽春》和《白雪》這兩首玄妙高深的曲調(diào)時,圍觀的百姓幾乎就沒有人再和他一起唱了。”他又接著說道:“大王,雅樂和俗樂,本來就有各自不同的受眾,何必一定要去遷就對方?這就好比有的人愛聽《下里》和《巴人》,這有的人呢,就喜歡聽《陽春》和《白雪》,這個其實是改變不了的事兒。”
典故:宋玉是戰(zhàn)國后期楚國的一位有主見的文官,從不隨聲附和別人的主張。楚王聽別人說了他一些壞話,就把宋玉找來問道:“你是不是有些地方做得不對啊?為什么有許多人都對你不滿意呢?”宋玉答道:“先讓我說件事吧!有一個歌唱家在京城唱歌。開始唱的是楚國最流行的民間歌曲《下里巴人》,這時圍觀的人中有好幾千人跟著唱。
接著他又唱起比較高深的《陽阿薤露》,跟著唱的就只有幾百人了。當他再唱起高雅的歌曲《陽春白雪》時,跟著唱的就僅剩幾十人了。最后他唱起五音六律特別和諧的最高級的歌曲。能跟著一塊唱的人就僅僅幾個人了。可見歌曲越是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越少啊!”
接著,宋玉又說:“文人之間也是一樣。那些杰出的人物志向遠大、行為高尚,一般人當然不會理解了,我的情況正是這樣的啊!”楚王聽了宋玉這番話,覺得很有道理。就沒有再追問下去。成語“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由此得來。“陽春白雪”后來就用來代表高雅的文藝作品,而“下里巴人”則代表通俗易懂的文藝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