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三寶指佛寶、法寶、僧寶。佛寶,指徹悟諸法實相,而能教導他人的教主,泛指一切諸佛。平日所見的佛象,因象征佛寶住持于世,而應(yīng)受行者敬仰。但不可以為佛像就是佛寶。法寶,指諸佛為教導眾生,使其脫離苦海而宣說的教法。平日所見的經(jīng)書,因象征法寶住持于世,而應(yīng)受行者敬仰。但不可以為經(jīng)書就是法寶。僧寶,指修學佛法的清凈和合的教團。出家僧人代表僧寶,應(yīng)受行者尊重。但不可以為個別僧人就是僧寶。

三寶有六種含義:第一,希有之義,指三寶為世間難得之珍寶。第二,明凈之義,指三寶遠離有漏法,無垢明凈。第三,勢力之義,指三寶具足不可思議的威德自在。第四,莊嚴之義,指象世間珍寶可莊嚴世間一樣,三寶可莊嚴出世間。第五,最勝之義,指三寶為法中最勝。第六,不變之義,指三寶是無漏之法,不為世間之法所動。

概括地說,三寶的含義為:佛為覺,覺而不迷。法為正,正而不邪。僧為凈,凈而不染。皈依三寶的含義是:發(fā)心翻舊日惡,依止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凈而不染的佛教正法而得解脫,具足三寶功德,為利眾生而究竟成佛。

皈依三寶一定要舉行皈依的儀式。這就是“三皈”的傳授。“三皈”是佛法修行的入門。依南傳佛法的傳統(tǒng),這只需要一個簡易的儀式,五分鐘就結(jié)束。在佛、法、僧三寶面前,由一位具德比丘僧人主持見證,至誠皈依,我們才能得三寶的加持,這種皈依三寶儀式的傳承具備了不可思議的功德和功能;如果隨便皈依,無僧人主持見證,事后恐怕心里會有掛礙。

漢傳及藏傳的三皈傳授儀式隆重而莊嚴。信佛是一定要皈依的,接受三皈五戒,不然就不能被當作是佛教徒。假如不皈依的話,那就說明我們對學佛還缺乏誠意。有些只肯皈依但不愿持五戒,而說只要心善良就行了,這都是缺乏誠意的借口。至于要不要做早晚課看個人的時間與精進的程度,不需要強制。

或許有人會認為,只要皈依佛寶和法寶,而不必皈依僧寶,可不可以呢?回答是否定的。因為佛法在世間的流傳,必須依靠僧寶的住持和弘揚。還有一種人則認為:我皈依僧寶和法寶,總該沒問題吧?回答同樣是否定的。因為學佛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成佛,佛陀是我們學習和效仿的榜樣,如果我們不皈依佛寶,就會失去前進的目標。三寶是完整而不可分割的整體,不皈依其中的任何一寶,都不能成為嚴格意義上的佛教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