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掛蛋袋的由來
傳說很久以前,天上有個瘟神,每到端午節都要溜到下界害人。受害者多為小孩,輕則發燒厭食,重則臥床不起。母親們紛紛到女媧廟里燒香磕頭,祈求消災降福。女媧找瘟神論理:“今后不準許你傷害我的嫡親孩兒。”瘟神自知不是女媧的對手,便問道:“不知娘娘下界有幾個嫡親孩兒?”女媧一笑:“每年端午節,我讓我的嫡親孩兒在胸前掛上一只蛋兜,不許你胡來。”從此,端午節掛蛋的習俗逐漸流傳開來。每到這天,母親們便將咸蛋煮熟掛在孩子胸前,祈求平安。后來,掛蛋習俗發展為相互送蛋,為送蛋送福氣之意。民間還有結婚、生小孩、滿月送“紅喜蛋”,上岳母家送皮咸蛋等習俗,都是圖個吉祥圓滿。
端午節送蛋、掛蛋兜的習俗已延續兩千多年,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很多地方都會組織“編蛋兜、繪彩蛋、腌咸蛋”等活動,將傳統習俗發揚光大。端午節到了,快給孩子戴上象征平安如意的蛋兜吧!
端午節掛蛋袋的做法
1.先準備好各色毛線和剪刀尺子。
2.將一根長約40厘米的線(長度正好讓孩子掛在脖子上)打結固定在一個地方;
3.再拿6(也可以多幾根)根長約30厘米的線,對折后串在之前固定好的長線上;
4.將這6根線分別在距對折點1厘米左右處打結,相鄰的兩根線在相距前一個結1厘米處打結,兩邊剩下的單線也打一個結,就成了環狀,以此類推;
5.打七八層結后(夠放一個蛋就行),將所有的線尾用毛線扎結實,蛋袋就做好了。
端午節要掛蛋嗎
掛蛋兜是中華傳統習俗之一,端午掛蛋源于上古時期的神話故事,古人認為在這個日子里面掛雞蛋可以護佑孩子健康、平安,端午節在胸前掛上一只蛋兜,可保孩子平安。
端午節是一個重大的民俗節日,端午節活動更是多種多樣,比如門戶掛艾蒿、菖蒲,小兒掛蛋兜、香囊、五彩絲,飲用雄黃酒等,驅邪避毒;有賽龍舟、吃咸蛋粽子以紀念屈原;小孩斗咸蛋比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