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烈鳥生活在咸水湖沼澤地帶和一些里,主要靠濾類和浮游生物為生。火烈鳥受魚的影響比較大,比如智利火烈鳥只生活在沒有魚的湖里,這是因為智利火烈鳥的食譜狹窄,魚類會與火烈鳥爭奪食源(藻類和浮游生物)。

它主要分布在印度、非洲和中南美洲。在中國新疆曾見到過迷鳥。鸛形目紅鸛科紅鸛屬的一種。又名大紅鸛、紅鶴。分布于地中海沿岸,東達印度西北部,南抵非洲,亦見于西印度群島。體型大小似鸛;嘴短而厚,上嘴中部突向下曲,下嘴較大成槽狀;頸長而曲。主要棲溫熱帶鹽水湖沼澤及礁湖的淺水地帶,生各種各樣水和淡水棲息地,如瀉湖,河口,灘涂和沿海或內(nèi)陸湖泊,主要靠濾食藻類和浮游生物為生。
喜歡結(jié)群生活,往往成千上萬只,在非洲的小火烈鳥群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鳥群。在面積僅有13,939平方公里的中美洲的巴哈馬,就棲息著多達5萬只以上的加勒比海紅鸛,甚至多達10萬只以上聚集在一起。火烈鳥不是嚴格的候鳥。
只在食物短缺和環(huán)境突變的時候遷徙。遷徙一般在晚上進行,在白天時則以很高的飛行高度飛行,目的都在于避開猛禽類的襲擊。遷徙中的火烈鳥每晚可以50-60公里的時速飛行600公里。
火烈鳥與雁類相似的叫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遠遠望去,紅腿如林,一條條長頸也頻頻交替蠕動,十分壯觀。它們性情溫和,平時顯得膽怯而機警,游泳的技術(shù)也很出色。飛翔時,能把頸部和兩腿伸長呈一條直線,而且只要有一只飛上天空,就會有一大群緊緊跟隨,邊飛邊鳴。
食物以水中的藻類、原生動物、小蝦、蛤蜊、小蠕蟲、昆蟲幼蟲等為主,偶爾也吃小的軟體動物和甲殼類。進食的方法與眾不同,十分奇妙,先把長頸彎下,頭部翻轉(zhuǎn),然后一邊走一邊用彎曲的喙向左右掃動,觸摸水底取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