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猿人化石發現于云南昭通。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稱,在我國云南昭通水塘壩褐煤礦中發現了三塊古老的猴化石。化石大約有640萬年的歷史,這表明猴和猿當年在亞洲是同時存在的,而且這些猴很可能是當地現代猴的祖先。

濱州州立大學的人類學教授NinaG.Jablonski與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吉學平研究員等對這三塊化石進行了研究。Jablonski說:“這些化石是非洲大陸外發現的最古老猴化石。它們與東亞地區現存猴類似,很可能就是這些現代猴的祖先。從古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有趣的一點是——這種猴和亞洲古猿同時生活在同一區域。”
他們的研究結果近日發表于《人類進化》雜志。研究人員表示,此次出土的下頜骨化石和股骨上段化石很可能來自同一雌性個體。而另一塊跟骨化石也屬于同一物種——潘特里科斯中猴(Mesopithecuspentelicus)。
Jablonski說:“跟骨化石結構表明,這種猴對于地面活動和樹上活動都具有高度適應性。這種運動能力使得該物種得以在歐亞大陸的林地走廊中廣泛分布。”
從牙齒可以看出,這類猴以多種植物、水果或花為食,而當時的猿類則主要以水果為食。而它們的成功之處在于能以富含纖維素的低質量食品為食,通過對食物的發酵利用,從腸道菌群獲得充足的脂肪酸來產生能量。這種生存策略與牛、山羊和鹿等反芻動物相似。
Jablonski說:“當時猴子和猿的食物可能完全不同。猿只能吃水果和花這類比較容易消化的食物,而猴子能吃樹葉、種子甚至枯葉。同時,得益于不同的消化系統結構,它們不用像猿一樣單獨喝水補充水分,所有的水分都可以從食物中獲取。”
因此,這類猴不必在靠近水源的地方生存,也能夠熬過劇烈的氣候變化。Jablonski說:“這些猴子與希臘發現的同時期化石是同一物種,說明它們從歐洲中部迅速向外擴散。”
雖然目前研究人員尚不清楚該物種的具體擴散模式,但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其擴散速度是相當迅速的。中新世末,在這些猴子離開東歐之時,類人猿在非洲和東南亞地區之外已經近乎滅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