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旋律吹奏樂器是骨笛,在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遺址出土的,骨笛是笛子的一種,也是最早的樂器。又稱鷹笛或鷹骨笛,藏族、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邊棱氣鳴樂器,藏語稱當惹。用鷲鷹翅骨制成,流行于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甘肅省等的藏族牧區。

常用于獨奏。是藏族青年喜愛的自娛性吹奏樂器,多在夏季放牧或田間勞動休息時吹奏自娛。經常吹奏的樂曲有《春播》、《上山》和《下山》等。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發現了距今有8000—9000年之久的笛子“骨笛”!
1986年-1987年在河南省(中國中部)舞陽縣賈湖村新石器遺址發掘出了隨葬的21支骨頭制成的笛子,它們全部是用鶴類尺骨制成,大多鉆有7個孔。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樂器。這事實也證明了古老的中國音樂在幾千年前就已經發展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要說樂器,一天音樂課外班沒上過的人,可能就會個口哨了。打擊樂器,吹奏樂器是一樣不會。如果選擇學一樣樂器的話,笛子或者蕭更古風一些,吹起來就特別像古代的俠客。事實證明,我們的老祖宗有了生活之后,就有了音樂,音樂是伴隨著我們人類一代又一代地發展的,樂器的發展變化也見證了歷史的變遷。
笛子是中國古代十大樂器之一,另外幾個是琵琶、二胡、編鐘、簫、瑟、琴、塤、笙和鼓。骨笛是笛子的一種,通常笛子是竹子的,也有玉笛,石笛,和木笛等等。但是最早的還是骨笛了,在原始社會,骨頭可以說是現成一種器具,可以用來制作裝飾品和樂器。
當然這不是人骨,制作骨笛的骨頭是鷲鷹翅骨制成,所以也叫作鷹笛,流行于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甘肅省等的藏族牧區。在1986-1987年間,河南舞陽縣賈湖遺址出土了距今7800-9000年前的40多支骨笛,是來自九千年前的最早的樂器實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