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和武則天兩個人是祖孫關系。雖然武則天被招入宮中,但歷史材料表明李世民并不是很寵愛武則天,武則天當了12年的才人沒有留下一個孩子。唐是唐高宗與武則天的孫垂拱元年(685年)秋八寅(公歷9月8日),李生于東都洛陽。出生時其父李旦為帝,母竇氏為德妃。此時正是唐朝宮闈多事之秋。在他降臨世間的前一年,他的祖母武則天與宰臣裴炎把他的伯父唐中宗廢為廬陵王,其父豫王李旦被立為皇帝,是為睿宗。

睿宗名為大唐國主,年富力強,卻只能居于別殿,不許聽政。而武則天年逾花甲,仍臨朝稱制,軍國政事由她專斷。武則天在鎮壓徐敬業的揚州叛亂之后,興告密之風,冤獄迭起,唐宗室及朝臣中的反對派不少人受到迫害。史稱“自垂拱以來,任用酷吏先誅唐宗室貴戚數百人,次及大臣數百家,其刺史、郎將以下,不可勝數”。
武則天稱帝后的長壽二年(693年)臘月丁卯,李隆基以皇孫身份被降封為臨淄王。這一年,其母親竇妃被戶婢團兒誣諂為“厭蠱咒詛”,在正月初二朝后,與劉妃一起被秘密地殺死于宮中,不知埋在何處。同年八月,其父李旦也被誣告有“異謀”,武則天命酷吏來俊臣審理,幸虧太常工人安金藏大義剖腹,“以證明皇嗣不反”,才躲過了這場災難。根據史料可知,李旦的另一位妾室豆盧氏和李隆基的姨媽竇氏撫養、照料過年幼喪母的李隆基。
景龍二年四月(708年),兼潞州別駕。李隆基在宮中被幽閉了七年之久。圣歷二年(699年)他十四歲時,才與諸兄弟再次出閣。這時武則天年事已高,經大臣狄仁杰等人的規諫,放棄立武承嗣為太子之念,李顯被接回洛陽,仍被立為太子,皇嗣被封為相王。長安年間(701—704年),李隆基先在親衛府任右衛郎將,后任尚輦奉御,負責掌管皇帝的內外閑廄馬匹。在此期間,以張柬之為首的朝臣發動神龍政變,殺死了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兄弟,迫使她讓位于中宗。弱冠之年的李隆基目睹了這場政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