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跳中的”龍門的是黃河從壺口咆哮而下的晉峽谷的最窄處的一塊地方,被稱為龍門,今稱禹門口。龍門在河東的界內,大禹鑿平龍門山,又開辟龍門,有一里多長,黃河從中間流下去,兩岸不能通車馬。每到晚春時,就有黃色鯉魚逆流而上,過了龍門的就變成龍。

鯉魚奶奶給小鯉魚們講了一個鯉魚祖先跳龍門的故事,說龍門那邊有個天堂,只有勇敢的小鯉魚才能跳過去。小鯉魚們聽了,就想去跳龍門。于是在長得最大的黑鯉魚的帶領下,瞞著奶奶,出發去找龍門了。它們游過大江和急流,克服重重困難,最后來到了一個宏偉的水庫。
這兒堤壩高筑,水急浪高,它們都非常高興,以為這就是奶奶說的龍門了。可是小鯉魚們誰也跳不過去,一次又一次地被急流沖了下來。最后黑鯉魚想出了一個辦法,讓小鯉魚們一個彈一個地跳了過去。到了水庫那邊,壯美的現代化建設使它們驚呆了。只見堤壩上燈火輝煌,工廠林立,高樓沖天,汽車飛馳。它們向燕子打聽這是什么地方。燕子告訴它們,這兒是龍門水庫。
小鯉魚們真以為跳過龍門了,高興地請燕子捎個信回去:龍門真好,讓奶奶也到這里來。龍門山東界,禹鑿山斷門(“闊”字據明抄本補。)一里余河自中流兩岸不通車馬。每暮春之際,有黃鯉魚逆流而上,得者便化為龍。又林登云,龍門之下,每歲季春有黃鯉魚,自海及諸川爭來赴之。一歲中,登龍門者,不過七十二。初登龍門,即有云雨隨之,天火自后燒其尾,乃化為龍矣。(出《三秦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