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畝產量并不固定,與品種、種植田塊等因素有關,如低產田正常畝產量在600至700斤左右,高產田正常畝產量在1000至1200斤左右。

水稻耕作整地的目的是通過翻地,耙地等各種手段為水稻的根系發育創造一個良好的土壤環境。使水稻苗栽插后發展迅速,能很快地吸收水分和養分,立苗快、分蘗早很快搭成豐產苗架。
栽培的行向一般東西行向優于南北行向這是與太陽東升西落有關,東西行向主要表現在:第一是改善水稻株的受光狀態,提高了光合效率。二是改善了田間小氣候,有利于水田的水溫和地溫的提高,促進稲株生長發育。
水稻插秧質量對秧苗生根,返青的快慢、分蘗的早遲產量的高低都有很大影響,要注意淺、直、勻穩地栽插,包括機械插秧,淺插的好處是能使發根節處于地溫較高的淺土層,有利于根系的營養吸收和生長發育,能促進分蘗的發生。
稻田連年種植,每年不但要從土壤中吸收走大量的N、P、K等微量元素,因此,僅靠無機肥料補充不能滿足水稻生產需要,必須實行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配合施用。
適時早插秧是指插秧期范圍內早插秧,適時早插秧能促進早生快發延長水稻營養生長期。尤其是晚熟品種,更能得到充分的分蘗,適時早插秧和播培育壯秧及合理稀植等結合起來,才能獲得更高產量。一般在5月中旬左右早插秧。
水稻的現代高產栽培,都強調稀播培育壯秧,秧苗素質好,栽后發根快,無論早、中、晚稻,都不需要栽后灌深水護苗,最好的方法是淺水耕翻整平,淺水栽插,栽后5-7天,讓田水自然落干,這樣施的基肥不容易流失,氣也比較協調,實行淺水勤灌,水氣協調,以水調肥,以氣促根,有利于根蘗相互促進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