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沒有江夏鎮,武昌漢唐時曾稱江夏郡。江夏郡是指中國湖北古代地方行政區名。元狩二年(前121年)置。屬荊州刺史。歷經兩漢至唐代,是湖北東部、河南南部重要的行政單位。唐乾元元年(758),江夏郡被裁撤。

“江夏”自隋開皇九年(589年)起用作縣名,當時是改僑縣汝南縣為江夏縣。此前,武漢市域內較早的縣級行政建制為沙羨縣,始設于西漢。三國吳省之,晉太康元年(280)復置,治涂口。后省沙羨,并入沙陽。東晉末,汝南郡民流寓涂口,因僑立汝南縣。自隋改汝南縣為江夏縣后,“江夏”縣名沿襲不變,直至清朝滅亡。1912年為紀念辛亥革命改江夏縣為武昌縣,寓“因武而昌”之意。
三國及之后時期的江夏是在長江下,三國前的一段時期江夏是郡,范圍廣,整個已包括了長江上下區域。三國時江夏的范圍即現在武昌,從現在的武昌也可以看出,三國時期江夏在長江下。江夏區地理位置優越。地處九省通衢的武漢市南大門,18城市圈的重要節點,素有“楚天首縣”之譽,東接鄂州,南通咸寧,西臨長江。
老四等人偽裝成客商以后,江夏鎮這個德化之地不只是拒絕他們投宿。莊主劉八女家的護院教頭胡教頭更是輕車熟路的派人去打劫老四他們,認為這一票有油水。這說明江夏鎮有著很多見不得光的斂財手段,比如說經常打劫過往客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