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心的菠蘿不能吃。未成熟或成熟的果實均可受害。感染先出現于果柄切端,靠切口的果面初產生暗色水漬狀軟斑,后擴大并互相聯結,發展至整個果面,呈暗褐色,無明顯邊緣的大斑塊,內部組織變軟,水漬狀部分與健康組織有明顯的分界,果軸及其周圍發黑,向上擴展,組織逐漸崩解,發現特殊的芳香味。后期病果大量滲出液體。

病菌以菌絲體或厚壁孢子在土壤或病組織中越冬。并借雨水濺射及昆蟲傳播,遇適當寄主時萌發侵入傷口危害。在貯運期間,則通過接觸傳染而蔓延至健果上。收獲時,果柄的切口是病菌入侵的主要途徑。冬菠蘿遭低溫霜凍,運輸途中鮮果被壓傷或拋傷,采收后堆積受日灼等均增加發病機會。溫度23~29℃,果實黑腐發展最快。較甜的品種比較酸的品種病重。
根據果實成熟先后,分期分批采收。采收過程中必須輕拿輕放,絕對防止人貨混載,野蠻裝卸。采后防止日曬。最好24h內將果實運進工廠及時加工,或貯入7.2℃冷庫內。采收時每割一個菠蘿,割刀先在消毒液內浸一下,或在果實基部裂縫處滴以苯甲酸等消毒液。采后以特克多1000mg/kg浸泡果實5min,防治效果良好,或將果柄切面浸漬含10%苯甲酸的酒精或農藥抑霉***,亦可防治黑腐病。
菠蘿過度的成熟,會導致其出現變褐色的現象;當然,如果菠蘿爛了、壞了,也會使其變黑;有時天氣、環境等,也會影響到菠蘿的顏色。如果菠蘿里面是黑的,就得留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