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宇宙速度(又稱逃逸速度):是指在地球上發射的物體擺脫太陽引力束縛,飛出太陽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其大小為16.7千米/秒.環繞速度和逃逸速度也可應用于其他天體.例如計算火星的環繞速度和逃逸速度,只需要把公式中的M,R,g換成火星的質量、半徑、表面重力加速度即可.

第一宇宙速度,指物體在地面附近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是飛離地球最小的速度。不管是天上的鳥,還是地上的走獸,他們始終沒法逃離地球,還是會被地球引力給拉回來。
后來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往天空扔石頭,石頭會做拋物線運動,隨著力度不斷的加大,會拋的越來越高,并且會越來越遠。于是他們設想,假如拿一個很厲害的大炮,用最大的力量把一個物體給轟出去,物體有可能會環繞地球一圈后落回原點,如果再足夠大,物體就可以一直環繞地球飛行,這個剛好可以環繞地球飛行的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
經過科學家的一個嚴謹的計算,最終確定了第一宇宙速度為7.9KM/S。這個速度以人類的能力來說很難達到,所以很難飛出地球進入外太空,1903年俄國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在他的論文中提出了著名的齊奧爾科夫斯基火箭理想速度公式,按照公式,要想達到最高速度,就必去想方設法的消除一切阻礙速度的因素,隨著人類探索星空的深入,出現了多級火箭。多級火箭就是把幾個單級火箭連接在一起形成的,其中的一個火箭先工作,工作完畢后與其他的火箭分開,然后第二個火箭接著工作,依此類推。由幾個火箭組成的就稱為幾級火箭,如二級火箭、三級火箭。經過幾級火箭的推力,最終達到第一宇宙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