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在農歷的正月初四的時候,阿昌族都會舉行一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叫做阿露窩羅節,這個節日阿昌族會非常盛大的舉行。那么關于阿昌族還有哪些傳統節日,你都知道嗎?

窩羅節,窩羅節每年農歷正月初四舉行,以紀念傳說中阿昌族的始祖遮帕麻、遮咪麻為民除害、造福后人的功績,屆時人們要祭獻最好的菜肴,然后殺狗吃狗肉和芋頭,如果在祭祀的當天能捕到蟒蛇,則認為更吉利。
火把節火把節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為祈求五谷豐收,驅蟲灃災,要殺豬、宰牛祭祀,屆時要熟制火燒生豬肉拌米線給大家分食。入夜后點火把在村寨周圍游動。
潑水節,潑水節和當地的傣族一樣,阿昌族也過潑水節,潑水節期間是年輕人擇偶的好機會,屆時常常由姑娘家備好八大碗菜肴招待來串親的小伙子。參加聚餐的人數相符,大家才能落座入席。小伙子要在別人不察覺的情況下把姑娘家的雞頭偷走,如雞頭被姑娘查出來,要罰偷雞頭者,否則就要罰娘喝酒。如果偷者被人當場抓住,不僅要受罰,還要被姑娘取笑。酒后小伙子要根據菜價,將錢在不讓姑娘察覺的情況下交給姑娘。
會街,"會街"節主要盛行于戶撒地區,又叫"阿露"節,每年農歷九月初十舉行,目的是喜慶豐收,這一天村村寨寨匯集到事先商定的場地,隆重舉行節日活動。活動的內容主要是群眾性的集體歌舞和耍青龍、白象、跳象腳鼓舞、耍青棍等。
進洼,漢語稱"關門節",每年六月到九月四個月間,正值農閑時期,在一般情況下,信徒們都到各村寨的佛寺中靜坐參佛,聽經說法,過佛寺生活,此間還不能進行結婚嫁娶。
出洼,漢語稱"開門節",進洼三個月期滿,一年一度的佛寺生活宣告結束,恢復正常的生活。出洼要舉行盛大的集會。
燒白柴,農歷十二月舉行。為使佛像暖和,各佛寺所屬群眾,晚上在佛寺附近,將木質成白色的木柴堆成"井"字形,燃起熊熊大火,和佛像一起烤火取暖,求佛保佑。
換黃單,農歷十月,各佛寺所屬群眾,將做好的黃單,給佛像換上,并將舊黃單取下,以示虔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