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婆魚要三四十塊錢一斤。這種魚在咸淡水交界處最多,不大而且骨硬。要釣上它不用選餌料,反正一大群隨便你釣。無論清蒸、油煎、也成,肉質鮮美南叫茂公魚,客家叫唱歌婆,吳川叫甘草魚,各地叫法不一,名字太多了,隨意說上一批:又叫鯻魚,丁公魚,斑豬,沙牯(古)頭,北立弓,町公,硬頭浪,花甲,細鱗鯻,月姑魚,突吻鯻,六帶牙鯻,四帶牙鯻,花身鯻,花身雞,花身仔,四線雞魚。

到海邊旅游時,帶上最基本的簡單釣具,抽時間到海邊玩一玩,嘗一嘗海釣“唱歌婆”的滋味,真是其樂無窮。無論是早晨還是傍晚,總可以看到一些釣魚人在海邊釣魚。多的時候可有十來人,少的時候也有三、四人。
所釣的這種魚不像淡水魚那樣嬌氣,吃食非常兇猛,可以說是窮兇極惡,魚餌只要不大過它的嘴巴,它都能一口吃下去。所以不用在浮線上綁浮標,反而要加上一塊鉛,以增加魚鉤的重量,以免被海浪打來打去。魚鉤的投放點還是很講究的,一般要在礁石的石縫間,且水不是很淺,如果石縫可以延伸到很大那是最好的,能藏魚(這得有一定的經驗)。
餌可用各種肉類或者蟲餌,如水中的貝類,魚類,土中的蚯蚓,陸地的牛羊,只要是肉就行,當然肉質結實的為最好。如果魚餌的皮韌一點更好,這樣可以保證一餌,多釣。沙蠶是眾多魚餌中最受歡迎的一種。它的蟲身厚扁、夠韌和夠重,容易上鉤,又不易腐爛,用來投釣最為適合,而最容易找到的。
在石縫中發現唱歌婆后將餌送到其口邊,輕輕抖動,因為這種魚必須有個藏身點,但也不是哪都藏。它有一個優點是:只要一有食物,不管三七二十一,看了就吃,還想馬上逃跑。所以你投放得對點,沒多久這魚便會上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