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文是古羅馬的文字,現在已經沒有哪個國家會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此語言了.拉丁語(LinguaLatīna)屬於印歐語系意大利語族.最早在拉提姆地區(今意大利的拉齊奧區)和羅馬帝國使用.雖然現在拉丁語通常被認為是一種死語言,但仍有少數基督宗教神職人員及學者可以使用拉丁語.羅馬天主教傳統上用拉丁語作為正式語言和禮拜儀式用的語言.此外,許多西方國家的大學仍然提供有關拉丁語的課程.

在英語和其他西方語言創造新詞的過程中,拉丁語一直得以使用.拉丁語及其后代羅曼斯諸語是意大利語族(ItalicLanguages)中僅存的一支.通過對早期意大利遺留文獻的研究,可以證實其他意大利語族分支的存在,之后這些分支在羅馬共和國時期逐步被拉丁語同化.拉丁語的親屬語言包括法利斯克語、奧斯坎語和翁布里亞語.但是,威尼托語可能是一個例外.在羅馬時代,作為威尼斯居民的語言,威尼托語得以和拉丁語并列使用.
拉丁語是一種高度屈折的語言.它有三種不同的性,名詞有七格,動詞有四種詞性變化、六種時態、六種人稱、三種語氣、三種語態、兩種體、兩個數.七格當中有一格是方位格,通常只和方位名詞一起使用.呼格與主格基本一致,因此拉丁語一般只有七個不同的格.不同的作者在行文中可能使用五到七種格.形容詞與副詞類似,按照格、性、數曲折變化.雖然拉丁語中有指示代詞指代遠近,她卻沒有冠詞.后來拉丁語通過不同的方式簡化詞尾的曲折變化,形成了羅曼語族.
拉丁語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希臘語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這可能反映了羅馬人講求實際的民族性格.比起文學創作的多樣和靈活,羅馬人更關心和帝國的發展與擴張,對推測和詩意的想象不感興趣.但是,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在眾多古典時期大師們的筆下,拉丁語依然是堪與世界上其他任何內涵豐富語言媲美的文學、詩歌的語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