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而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在之前,還有一本《樂經》,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六本書也被稱做“六經”,其中的《樂經》后來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經。《四書五經》是南宋以后儒學的基本書目,儒生學子的必讀之書。

四書五經:四書經的合稱,泛指儒家經作。四書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禮記》通常包括三禮,即《儀禮》《周禮》《禮記》。《春秋》由于文字過于簡略,通常與解釋《春秋》的《左傳》《公羊傳》《谷梁傳》分別合刊。四書之名始于宋朝,五經之名始于漢武帝。
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而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
四書的作者分別是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曾參、子思,因此又被成為四子書,它被作為儒家教學的基本教材,在民間也廣為流傳,許多語句都被拿來作為謹言慎行的座右銘。五經是儒家的研究基礎,相傳都經過了孔子的編輯和修改。
四書五經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對文人學者影響深遠的一部分,它承載著儒家思想,包含了豐厚的中國歷史文化韻味,內容既廣泛又深刻,不僅在中國,更是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都具有極高的地位,是每位求學之人都應該拜讀的古籍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