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的宰相稱令尹,位居百官之首,掌全國軍政,相當別國的丞相、相國。《左傳·莊公四年》:“令尹斗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營軍臨隋。”《史記·楚世家》:“四十六年,初,成王將以商臣為太子,語令尹子上。”“郟敖三年,以其季父康王弟公子圍為令尹,主兵事。”“陳軫曰:今君已為令尹矣,此國冠之上。”《漢書·英布傳》:“臣客楚令尹薛公,其人有籌策。

唐開元初改雍州為京兆尹,并增設少尹,以理府事。后世不置,但習慣上稱呼京師所在地行政長官為京兆尹。唐代初期并沒有設立京兆府。京師所在地的行政機構是雍州府,以高資格的親王擔任雍州牧,唐太宗、中宗、睿宗未即位之前都曾擔任過這一職務。實際上這些親王主要是掛個名,總大綱而已,真正主管雍州事物的是州府長史。
唐開元元年,玄宗李隆基設立京兆府,京兆府隸屬京畿道,第一任京兆尹是孟溫禮。唐時京兆府辦公地點在長安城西部的光德坊東南隅,京兆尹一般情況下為從三品官秩,手下有京兆少尹兩名,還有功曹參軍、司錄參軍、司戶參軍、司法參軍、司兵參軍、司倉參軍、司士參軍等相當于現今局一級的官員。京兆府下轄二十三個縣,分別為萬年、長安、禮泉、戶縣、藍田、咸陽、三原、云陽、涇陽、櫟陽、高陵、渭陽、昭應(臨潼)、金城(興平)、富平、武功、宜壽(周至)、好畤、美原、同官(銅川)、奉天(乾縣)、華原(耀縣)、奉先(蒲城)。
其中,萬年、長安縣為赤縣,其余二十一縣為幾縣。同全國的行政區域一樣,京兆府的轄縣在不同的時期也會有不同的變化。比如唐代宗大歷年間就曾分別將好畤、周至、興平、武功劃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