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為統兵武官,略次于將軍,高于都尉。出征時臨時任命,領一校(營)兵,有司馬、候等屬官。亦或冠以名號,如橫海校尉、輕騎校尉等。又有常設的專職校尉,依其具體職務冠以名號。如統領常備禁軍的中壘、屯騎等北軍諸校尉、西園八校尉,管理京畿的司隸校尉,管理京師門衛的城門校尉等,西漢秩二千石,東漢秩比二千石。

東漢又置護烏桓校尉、護羌校尉,為少數民族地區軍政長官。魏晉南北朝名號極繁,品秩高低不等。其專職武官有北軍五校尉、城門校尉等,負責具體事務的有鹽府、司鹽校尉等,掌郡國屯田的有典農校尉,管理少數民族地區軍政的校尉亦名目甚多。
諸領兵征戰的雜號校尉地位略次于中郎將,高于都尉。隋朝諸鷹揚府、唐朝諸折沖府之下設團(唐制二、三百人為團),其長官稱校尉,位次都尉。隋正六品,唐改從七品下。唐朝諸衛、率所領內府親、勛、翊三衛中郎將府亦置,屬諸衛者正六品上,屬率府者從六品上。又,唐、宋至明、清亦用作武散、階官號。明又置為侍衛裝士,侍衛上直親軍置,錦衣衛亦置,掌直駕侍衛,巡察緝捕。五軍、三千營亦置,檢民間丁壯無惡疾、過犯者充任。詳見各條。
到了東漢末年,司隸校尉更是成為舉足輕重的職位,比如董卓,就將司隸校尉這一官職稱之為“雄職”。呂布殺害董卓后,李傕也自領司隸校尉。而曹操在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僅擔任東漢王朝的丞相,也領司隸校尉以自重。所以,非常明顯的是,司隸校尉這一官職,完全可以和丞相、尚書令、太傅、司徒、太尉等要職相提并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