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平貴歷史上并不存在,只是民間傳說中唐朝時期人物,所以也談不上是哪位皇帝了。他出身貧寒,宰相王允的三女兒王寶釧拋繡球選其為婿,其后,薛平貴從軍遠赴西涼征戰,輾轉成為西涼國王,回到中原與王寶釧相聚。

據一些老輩藝人講貴的來源是:某年山西一富戶慶壽,邀請,演出《汾河灣》等戲。其母得知薛柳二人以悲劇結局,抑郁成疾。富子懸巨賞征求薛仁貴夫妻團圓的劇本。某文人為不違反歷史,杜撰了一位“薛平貴”,劇名《王寶釧》,情節與上演的薛仁貴戲大同小異。為了迎合富母的心態,改成了大團圓結局。演出后富母大喜,病亦霍然而愈。自此之后,京劇舞臺上便出現了一個薛仁貴,一個薛平貴,“兩薛并存”,相安無事。
另一種說法是認為薛平貴即是后晉石敬瑭(見于清代崇彝的《道咸以來朝野雜記》):石敬瑭為后唐李氏婿,又為契丹所立,國號晉,即戲中“由西涼歸來即皇帝位”;其岳父丞相王允,實指長樂老馮道,故薛平貴實乃石敬瑭之化名
但經考證,石敬瑭實為后唐明宗李嗣源之婿,而這里既稱他是李氏婿,不知為何又拉到馮道身上。所以,其事雖略有相符,卻有穿鑿附會之嫌。有人認為:雖然薛平貴故事不見于元曲,然而可能在元代以前就存在而只流傳在西北一帶。京劇《武家坡》本是由秦腔借來的,其事既不出正史而偏偏附會到唐代,且提到西涼,所以薛平貴的故事可能是唐宋間西北邊疆的產物。
薛平貴出身貧寒,宰相的三女兒王寶釧拋繡球選其為婿后,薛平貴從軍遠赴西涼征戰,輾轉成為西涼國王,回到中原與王寶釧相聚。中國各地有許多關于薛平貴事跡的戲曲劇種廣泛流傳。
相傳,王寶釧是唐朝宰相王允的三女兒,她天生麗質,聰明賢慧。到了婚嫁年齡,她看不上諸多王公貴族的公子,卻偏偏對在家里做粗工的薛平貴產生了愛意。經過彩樓拋繡球,她選中了薛平貴。不料其父嫌貧愛富堅決不允。無奈之下,她與父親三擊掌后斷絕了父女關系,嫁給薛平貴住進了寒窯。
后來,薛平貴從軍征戰,遠赴西涼,王寶釧苦守寒窯18年。18年來,王寶釧貧病困頓,挖光了周圍的野菜,苦度日月。薛平貴歷盡風險,屢遭垂涎王寶釧美色的魏豹暗算,同時也屢闖難關,戰功赫赫。后來,薛平貴娶了西涼國公主玳瓚,當上了西涼國的國王。18年后歸來,與王寶釧寒窯相會,封王寶釧為正宮皇后,可王寶釧卻在被封為皇后之后十八天就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