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是碳水化合物。紅薯屬于多糖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分單糖、糖、多糖四類。糖類化合物是生物體維持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它不僅是營養物質,而且有些還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例如:肝臟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血型中的糖與免疫活性有關。此外,核酸的組成成分中也含有糖類化合物——核糖和脫氧核糖。因此,糖類化合物對醫學來說,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紅薯耐旱適應性強,土壤持水量宜控制在60-70%,適宜的水分條件可以滿足不同生長期的需求。芽期、苗期、莖葉期、分枝結薯期等階段土壤持水量宜在60-80%,持水量過低會造成根系生長遲緩,造成弱苗、矮苗、病苗的出現;根塊期土壤持水量宜在60-70%,可有效促進根快形成、膨大。
此期水分不宜過大,如遇雨天要加強管理,注意減少田間積水現象,提高排水能力,同時番薯耐酸堿性好,土壤環境適應性強。其根系發達、吸肥能力強,宜選擇土層深厚、土壤疏松、土質良好、灌排能力強、pH值在4.2-8.3之間的地塊。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過少,可造成膳食蛋白質浪費,組織蛋白質和脂肪分解增強以及陽離子的丟失等。食品營養標簽中的碳水化合物是指每克產生能量為17kJ/g(4kcal/g)的部分,數值可由減法或加法獲得。食品總質量分別減去蛋白質、脂肪、水分、灰分和膳食纖維的質量,即是碳水化合物的量。
將紅薯當成蔬菜食用,結果紅薯沒少吃,米飯也沒少吃,導致熱量攝取過多。紅薯的食用方法不對,如油炸紅薯、油燜紅薯等,雖然這樣吃很美味,但是紅薯所附帶的油脂熱量遠遠高出紅薯本身的熱量。吃多了。紅薯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與米飯很接近,如果你真的將它當成沒有熱量的食物,不停的食用,那么不增肥都很難。畢竟在貧窮年代,它養活了一大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