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的主要傳統節日有“年首扎勒特”(“十月年”)、“苦扎扎”(“六月年”)、“開秧門”和“嘗新節”(“新米節”)等。

哈尼族的“十月年”,哈尼族以農歷十月為歲首,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紅河地區的哈尼族稱“十月年”為“扎勒特”,意即“舂糯米團子”,其圓形象征新年新歲,家人團聚,諸事圓滿,吉祥如意;西雙版納地區的哈尼族稱之為“嘎湯帕”,為“萬物更新”之意;思茅地區的哈尼族稱之為“合社扎”或“密色嘎”,均為“過年”之意。
哈尼族的“六月年”,哈尼族傳統歷法把一年分為冷季、暖季和雨季三個季節,每季為四個月。“六月年”,哈尼語稱為“苦扎扎”(庫扎扎),其含義是五黃六月,雨水頻繁,氣候濕熱,青黃不接,度過艱苦歲月;有的地方稱“耶苦扎”,“耶”指雨水季節,“苦”意為“枯萎”、“枯槁”,“扎”意為“吃”。
哈尼族的“開秧門”節,每逢春耕之前,整個哈尼村寨都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氣氛中,他們以古樸的傳統儀式——“開秧門”來迎接豐收播種的節日。一大早家家吃黃飯、紅蛋,并讓牛也吃黃飯團,以示同甘共苫。據說,將來結出的稻谷會像黃飯一樣金黃,紅蛋一樣飽滿。
哈尼族的新米節,“新米節”是云南哈尼族的傳統農事節日,每年農歷七八月,當田里稻谷泛起黃色的時候擇日舉行。有些地方選在龍日,因為“龍”在哈尼語里有“多起來”、“增添”的意思。哈尼族希望經過了吃新谷、喝新谷酒的儀式,預祝稻谷豐收,越吃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