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4種長尾雉,即黑長尾雉、白冠長尾雉、黑頸長尾雉和白頸長尾雉。其中黑長尾雉僅產在臺灣省,而白冠長尾雉為廣布種。白冠長尾雉又稱地雞、山雉或山雞。雄性的頭和頸白色,并有一個黑色環:身上的羽毛大部分是金黃色;尾羽上有黑色和栗色橫斑。它們性情膽小機警,平時多單獨活動,只要遇有危險情況,就毫不遲疑地立即鼓翼急速飛逃。由于尾羽很長,起飛時先高飛,待超過樹冠后,馬上以兩倍于普通雉的速度向前飛去,且邊飛邊叫,驚恐異常。

長尾雉的活動僅限在600~2000米的高山地區,而不在300米以下的地方。棲息地兩側是懸崖陡壁的山谷。它具有一種特殊的飛行本領,當由一棵樹飛向另一棵并準備降落時,它可以驟然停止,利用它的長尾作控制,把身體向后一轉,依靠尾羽和翅膀抵住空氣,一下子平平穩穩地落在樹枝上,羽毛絲毫不受任何損傷,真象一名技術高超的“雜技演員”。
長尾雉主要以松、柏的果實為食。春天一開始就進入繁殖期,此時雄雉之間為爭奪配偶經常展開格斗。常見有一二只雌雉與一只雄雉相配。巢很簡單,就在草地上的淺窩處,甚至內里很少有鋪墊物。每次產卵7個左右,卵呈油灰色。目前長尾雉可以人工飼養,每年可產卵40~50枚,并可用人工孵化。
在鳥類中尾羽最長的,應首推日本長尾雞,它的尾羽最長的能夠超過7米以上。這種雞生性懶惰,不喜歡活動,平時將它關在一個小雞舍里,把尾羽垂掛在雞舍外面,定時由飼養員提著它的長尾巴,到舍外散步。每當它站在高高的架子上時,長長的尾羽下垂到地面,非常美麗。長尾雞為什么能長出這樣長的尾羽呢?據記載,大約在三百多年前,住在日本上佐大筱村的農民,用山雞及日本特產的一種山鳥,與東天紅雞雜交出一種長尾雞,此事被當地統治者藩主知道了,他特別喜歡長尾雞,于是頒布了一道命令,可以用長尾雞的尾羽,代交租稅;對于飼養出尾羽特別長、顏色特別美麗的,發給飼料。從此,當地農民都飼養起長尾雞,并想方設法,使長尾雞的尾羽長的越長越好。經過多少年來的人工選擇,才得到了今日的長尾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