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我們熟知的是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代表著吉祥和諧,百鳥齊飛,百鳥朝鳳,是中國神話里的祥瑞之獸,通常與龍相對,故有龍鳳呈祥之說。在古代封建社會,龍通常是帝王皇帝的象征,而鳳就是代表著帝后皇后。從古至今,龍和鳳都是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鳳凰(神鳥)的形象與特點對于中國人來說那是如數家珍,比如外形和龍一樣,它身上帶有眾多動物的特征,麟前鹿后、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頜雞喙、五色備具,而百鳥朝鳳、龍飛鳳舞等都是對它最常見的描述,它也代表著祥瑞、幸福、愛情的美好的意向。古代皇室的女性常常以鳳自比,對它鐘愛有加,鳳凰與五行之中的火屬性也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遠古時期華夏大地上就已經出現了鳳凰的形象。考古發現中印有鳳凰圖案的陶器距今已有7400多年歷史,南方部落對于鳳凰形象的使用,幾乎和北方地區的龍紋一樣久遠。通過對甲骨文的研究,一些學者也認為,鳳凰之名的來歷與黃河以南的風姓氏族有關,風姓氏族起源于三皇之首的燧人氏與他的兒子伏羲氏。在甲骨文中風即鳳字,凰本作皇。
鳳凰名稱的由來很可能取自“風皇”之意,在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帛畫《天文氣象雜占》中,也是以鳳凰的形象來代表“大風”。隨著部落的逐漸統一,鳳凰也融入到華夏文明之中。先民在祭祀活動中經常使用動物形象的器物,這些動物形象的玉器、紋路被當作與神靈溝通的途徑,鳳凰也同樣如此。
借助這些古老的器物,我們可以尋見鳳凰較為原始的樣子,它并不像今天我們所見的鳳凰融合了許多動物的特征,相反早期的鳳凰形象與普通的鳥類差別并不大,例如出土于商代殷墟婦好墓的鳳形玉器,是迄今發現最早的玉鳳造型,被稱為“天下第一鳳”。它的造型流暢簡約,著力刻畫的修長尾羽令人印象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