鳙魚是淡水魚的一種,又叫胖頭魚、包頭魚。鳙魚是中國四大家魚之一,外形有點像鰱魚,體側扁。鳙魚頭部大而寬,頭長約為體長的1/3。口亦寬大,稍上翹,眼位低。鳙魚大多分布在水的中上層,生長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庫、池塘里。鳙魚的食用價值很高,有益智商、助記憶、延緩衰老的作用。

鳙魚體側扁,較高,腹部在腹鰭基部之前較圓,其后部至肛門前有狹窄的腹棱。頭極大,前部寬闊,頭長大于體高。吻短而圓鈍。口大,端位,口裂向上傾斜,下頜稍突出,口角可達眼前緣垂直線之下,上唇中間部分很厚。無須。眼小,位于頭前側中軸的下方;眼間寬闊而隆起。鼻孔近眼緣的上方。下咽齒平扁,表面光滑。鰓耙數目很多,呈頁狀,排列極為緊密,但不連合。具發達的螺旋形鰓上器。鱗小。側線完全,在胸鰭末端上方彎向腹側,向后延伸至尾柄正中。
鳙魚性成熟時到江中產卵,產卵后大多數個體進人沿江湖泊攝食肥育,冬季湖泊水位跌落,它們又回到江河的深水區越冬,翌年春暖時節則上溯繁殖。鳙產漂流性卵。性成熟為4—5齡,雄魚最小為3齡。繁殖期在4—7月。產卵場多在河床起伏不一。當河水流域降雨,水位陡然上漲、流速加大時進行繁殖活動。
個體也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魚便可達到成熟。5公斤左右的雌魚相對懷卵量約4-5萬粒/公斤體重,產卵期與草魚相近。絕對懷卵量20-25萬粒。在天然河流和湖泊等水體中,通常可見到10公斤以上的個體,最大者可達50公斤。池塘養殖在飼料充足的條件下,1歲齡魚可重達0.8~1公斤。初成熟個體體重大;部分地區需10公斤以上,但在廣西、廣東地區,通常不足10公斤也可產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