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克魯格(JustinKruger)和鄧寧(DavidDunning)在1999年系統地針對個體對其能力的自我評價問題進行研究,他們的研究結果被稱為鄧寧-克魯格效應,此效應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慮的決定的基礎上得出錯誤結論,但是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是一種認知偏差現象。這些能力欠缺者們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虛幻的優勢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卻無法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這個效應又稱作達克效應。

1.達克效應告訴我們,大多數人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水平,能力差的人通常會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能力差的人無法認知且正視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程度,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夠經過恰當訓練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他們最終會認識到自己的無能程度。
2.有人對鄧寧-克魯格效應曲線進行了加工,展示了人們認知升級的過程:第一階段是從開始到愚昧山巔,是在巨嬰的位置,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是我們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據說此類狀態的人占95%;第二階段是從愚昧山巔逐步下到絕望之谷,是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過程,此階段是不斷學習的過程,學的越多,越感覺自己知道的越少,逐漸的,人們處于極度喪失信心的狀態,走入絕望之谷。此類狀態的人占4%。
3.第三階段是從絕望之谷走向開悟之道,通過不斷實踐,他們的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這個階段是知道自己知道,此類狀態的人占0.9%;;最終成為大師,他們從最初的“自以為是”走到了“敬畏謙卑”,不知道自己知道,此類狀態的人占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