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李隆基三子李亨。李亨是第一個在京師以外登基稱帝后,再回到長安的皇帝,所以也可以說是安史之亂提前讓他登上了帝位。738年,李亨被冊封為太子,只是他的太子之路走得頗為艱難。從他一登上太子之位,就受到李林甫等宰相的威脅。他經歷了兩次大案以及兩次婚變,使得李亨的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打擊,蒙受了巨大的創傷。此后多年,他依舊與宰相集團明爭暗斗,直至安史之亂的發生,使得李亨有了反擊的機會。

安史之亂發生后,李亨奉命平叛。在長安淪陷前,李隆基倉皇出逃,在馬嵬驛站發生了馬嵬兵變。有人猜測,這是李亨策劃的一場政變,誅殺楊貴妃,將矛頭直指李隆基,但最后卻沒有危及李隆基,他們父子倆至此分道揚鑣,一個入蜀,一個到了靈武。756年,李亨在靈武的城樓上舉行了登基儀式,正式登基稱帝。
此后,他舉起平叛的大旗,平定安史之亂,收復失地,使唐朝得到復興。之后,李亨寵愛張皇后,縱容張皇后敢于政事。而張皇后與李輔國矛盾加劇,終于招致禍起蕭墻。762年,李亨在宮廷政變中受驚,導致病情加重去世,時年五十一歲。
李隆基雖然是一個皇帝,但他不僅善于處理政事,還多才多藝,通曉音律,尤其是他的書法造詣更是一絕。據傳,李隆基書法精湛,尤其是對于八分和章草,別具心得。八分就是隸書的一種,帶有明顯波磔特征。而章草則是早期的草書,也就是草寫的隸書變成的標準的草書,它保留了隸書的形跡。李隆基對這兩種書法尤其擅長,是有名的帝王書家。他的書法特點是字跡尤為工整’清晰,美麗而多姿。在唐朝的書壇中有著較大的影響力。李隆基的書法作品,得以流傳的有很多,其中以《鹡鸰頌》等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