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拉松的運動員的平均壽命都在70歲以上,因為他們的肌肉相當發達,不容易得病。如果法家、畫家、太極拳、員、包括武動員進行比較,運動員術運動員的平均壽命是最低的,踏入60歲(李連杰60不到)后衰退很快。

李連杰與成龍都是習武藝員,但李連杰是科班出身,日常訓練體能強度肯定比成龍大得多。而年齡上成龍比李連杰大九年,但面相卻比李連杰年輕。究其原因,是日常超負荷甚至“地獄式訓練”致使身體長期透支而造成。根據一家保險公司對6000故運動資料統計,運動員的平均只有50歲,其中大多數是運量所造成。
一項對參加過1998年洛杉磯馬拉松比賽的約2300名運動員的研究發現,賽后病倒的運動員人數約14%,比接受過訓練但沒參賽者高出近5倍,這項研究也發現,與每星期訓練強度低于32公里的賽跑運動員相比,每星期訓練強度超過100公里的運動員患病的可能性增加1倍。
發明“增氧健身法”的法國健美專家肯庫伯說,運動一時超過“收益遞減”的極限,人體免疫系統將受損,并喪失抵抗各種傳染與非傳染性疾病的能力。實驗證明,運動促使肌體新陳代謝加速,使體內耗氧量急劇增加,產生大量“活性氧”,使人容易衰老。此外,太激烈或超量的運動,也會加劇身體一些器官的磨損和一些生理功能失調,甚至縮短壽命。
德國、美國等生理學家新近的研究也發現,過多或過量的運動,會使體內各器官供血供氧失去平衡,導致大腦早衰,擾亂內分泌系統,免疫機制受損。生命在于運動,但無論什么運動,應適可而止,太多太激烈,對身體無疑是一大傷害,尤其對職業運動員和需要長時間保持同一種姿勢勞作的人群,一定要勞逸結合,只有適當的運動能夠才能使身體健康,運動分量的拿捏不能失準,否則利未見而弊先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