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由來歷史故事:起源于公元前490年,希臘人和波斯人臘的馬拉松行了一場戰爭,希臘人取得了勝利。為了把勝利的消息送到雅典,派了一個名叫菲力比斯的戰士,從馬拉松一直跑到雅典。他到達目的地時精疲力盡,報告完勝利的消息后就死了。為了紀念菲力比斯,1896年的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舉行了從馬拉松鎮到雅典的長跑比賽,定名為馬拉松賽。

現在世界馬拉松賽的標準距離40·195公里是第四屆倫敦奧運會確定的。世界各地的多個馬拉松賽是惟一由世界頂級高手和業余愛好者同場競技的田徑項目,因而馬拉松得到了廣泛的發展。波士頓馬拉松賽開始于1897年,是歷史最悠久的城市馬拉松比賽。聲譽僅次于波士頓的紐約馬拉松創辦于1970年,參賽者最多時超過10萬人,聲勢浩大。
誕生于1981年的倫敦馬拉松賽,則是歷史上產生男女世界最好成績最多的城市。每年4月份在荷蘭小城鹿特丹舉行的馬拉松賽也享譽全球。馬拉松在亞洲也有很好的發展,創辦于1947年的福岡馬拉松賽是亞洲歷史最久的男子馬拉松賽事,每年12月初舉行,而每年1月舉行的大阪馬拉松則只設女子項目。
馬拉松在中國也有一定的發展。創辦于1981年的北京國際馬拉松賽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城市馬拉松比賽,也是世界十大馬拉松賽事之一,每年10月份的第二個星期日舉行。創辦于1987年的大連馬拉松已經成功舉辦了15屆。將于2003年3月30日舉行的廈門國際馬拉松賽更是15年來在中國舉辦的水平最高的賽事。
曾赴希臘考察的法國語言學家米歇爾?布里爾,非常欽佩這位馬拉松戰役中的愛國戰士,他給顧拜旦寫了一封長信,建議在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上增設一項以"馬拉松"命名的長跑賽,以紀念這位可歌可泣的犧牲者。他同時提出,愿捐出一個"布里爾"銀杯作為對冠軍的獎賞。這個建議被欣然采納。從此,馬拉賽便風行于民,而且一直作為奧運會的傳統比賽項目。
雅典馬拉松比賽的距離,是昔日菲迪皮得斯所跑過的路線,全程為40公里。第二屆奧運會馬拉松比賽程為40.260公里,第三屆為40公里,第四屆奧運會決賽馬拉松跑的正式距離為42.195公里。這是因為,在1908年第四屆倫敦奧運會召開時,英國的王室成員要觀看馬拉松比賽,大會組委會就將起點安排在溫莎爾宮的草坪前,終點設在白城運動場,二者之間的距離為26英里,但從全程到王室成員面前還有385碼,所以全程是26英里385碼,折合后正為42.195公里。

















